數據顯示,自2009年之后,我國鋼鐵的產能利用率呈現出逐年遞減的趨勢。
通常產能利用率在75%以下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,按照工信部公布的符合《鋼鐵行業(yè)規(guī)范條件》的305家鋼鐵企業(yè)名單進行計算,涉及煉鋼產能11.48億噸。2014年我國粗鋼產量8.23億噸,產能利用率為71.7%。如果考慮納入規(guī)范條件管理的鋼鐵企業(yè)占我國鋼鐵總產能的90%左右,那么全國煉鋼產能在12.76億噸左右,照此計算的產能利用率僅為64.5%。
“鋼鐵產能過剩這一概念并非近兩年才出現,但因之前我國經濟增長太快,掩蓋了這一問題,隨著目前經濟增速放緩,這一問題愈加凸顯。”
產能的嚴重過剩極其不利于行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供需失衡下,鋼價一路向下。據監(jiān)測數據顯示,截至5月26日,普鋼相對價格指數已跌至89.5點,而年初還在100點以上。
事實上,我國一直在為化解過剩的產能做努力。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例,今年一季度,鋼鐵行業(yè)固定資產投資831億元,同比下降了6.8%,而去年全年該值也呈現出同比下降的態(tài)勢。但是需要指出的是,即便如此,因目前部分在建產能還尚未投產,未來鋼鐵產能或還有慣性上升的空間。
資訊總監(jiān)稱,“按照我國的鋼鐵產能為12億噸來計算,目前國內外鋼鐵需求共計8.2億噸,這也就意味著存在著3億多噸接近4億噸的過剩產能!
其補充說,市場經濟條件下,產能應該存在合理的過剩,但就目前的行業(yè)現狀來看,毫無疑問我國鋼鐵行業(yè)已經遠遠超過合理的過剩水平,處于“歷史性絕對過剩期”。lmkqyy.cn
|